文玩折扇赏析网

AI时代来临,书法文化的存亡之争

06-19

AI时代来临,书法文化的存亡之争


书法的AI时代

■温钊


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,近期经常想一个话题:AI时代,我们还需要书法吗?


总体看,书法并不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全球的艺术形式,它只存在于中国及泛中国文化国家。汉字作为有着4000年以上历史的文字,一路传承下来,始终是象形文字的符号,这就是汉字的独特性。那么,这种独特性与AI天然亲近。我个人看法,概括起来有如下四点。


图源:文汇客户端


内核与边界。简而言之,书法的内核就是“什么是书法”,书法的边界就是“什么不是书法”。


书法内核,可以简略概括成三点:一是从本体看,它是逻辑自洽的生命体。如果把书法视为一个生命体,几千年来,从甲骨文到篆隶草行楷的生命周期中,虽然面对环境变化,书法的审美也起起伏伏,但它就像有不变的基因一样,始终有内在逻辑。二是从审美看,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跨界共享内核之一。把书法放在大历史框架中,传统艺术形式但凡绘画、雕塑、建筑、音乐、文学、舞蹈、戏剧等,莫不深受其影响。它作为母体资源,和文字共同成为建筑“中国式”审美大厦的基础材料之一。三是从未来看,它是有限资源的数据库。在AI时代,很有必要开发中国书法“大模型”,对历史海量书法资源进行数字化,通过清洗获得干净有效的数据——这一点在技术上应该不难实现。


至于书法的边界,也有两个问题可以一说。一是人机边界。书法是以“人的书写过程”还是“最终呈现状态”为标准?如果是后者,那AI作品算不算书法?在不远的将来,学习了古典书法且具有越级算力的AI书法作品,势必会具备超过人类的能力,对已趋式微的书法带来的影响不可预测。二是古今边界。在当代,脱离经典作品的“创新”,还算不算书法,比如射书。这关系到书法能否和表现主义、抽象主义等各类形而上的当代艺术流派相交相融的问题。


情感与技法。在当代,抒发情感是书法的重要出口。以书法来表情达意,离不开技法这个媒介。其中,就有三个小问题值得探讨。第一,表达情感的书法,技法占什么位置?我的观点是技法固然重要,但并不占主导位置。人有复杂的情感要表达,笔墨纸砚以及技法只是工具和依附而已。写出美妙感人书法的一定是高人。这就需要更多的阅历见识、情感体验和人格修炼了,也就是常说的所谓“字外功夫”。第二,表达充沛情感的书法,是否需要复杂技法支撑?

我的观点是,简单的东西并非不强大。这一点可类比音乐,《二泉映月》作为世界名曲,贯穿其中的主题仅有三句,只是在六分钟里做了六次变奏,立即呈现出强大力量。流行音乐也一样,朋克音乐一般只需要三个和弦和一个大心脏,也有许多经典。假如书法受众像流行音乐一样强大,那你肯定会发现,任何稍有知名度的“书法家”都有自己的粉丝团。第三,有一定技法含量的书法,是否自带情感光环?传承下来的经典书法,书法家在写的时候,在字的结体、线条上实际是投射了情感的,这可能是无意识的行为。后人学先贤,虽然只学技法,“外家功夫”学到家了,“内家功夫”也会有一点出来。如果以上假设成立,那AI书法在有情感价值这一点上就没有根本性缺陷,并且可在“深度”情感模仿的路上继续前进。


帮助与颠覆。当前,AI作为辅助工具,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是巨大、深远且不可逆转的,书法领域也是。AI可以对书法作品进行图像识别和智能分析,评估其笔画、结构、布局等方面的表现,帮助书法学习者更快提高技能。

实际上,书法学习者面对的问题只有两个:一是在找到与经典书法共情点基础上,享受书写过程,看淡书写结果,最终追求一种自我风格。二是承受临习过程的枯燥无味,靠持续临帖及取得成绩来自我激励,孤独跋涉在对经典书法无限崇拜和不断接近的路上,个中甘苦又是冷暖自知。在当下的AI体系中,文生文、文生图、文生视频技术已经成熟。如果把每个汉字作为一个独立的图像单元,“字生字”在理论上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。

我们有理由相信,当下AI集字作品已经开始为国展背书,在不远的将来,喂给AI若干种经典书法作品,它一定会生产出类似书法“产品”,说不准还能融合碑帖,生成既有经典取法、又有统一风格的书法作品。当然,这需要复杂算法和巨大算力。展望未来,脱离实用范畴的书法,经历着民族集体意识中的书法情结与“习得性”的书法技能两相博弈。如果AI书法替代人工书法,就像“微信”替代了“电报”,那么,“帮助”会直接演变成“颠覆”,也会让书法功用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趋于模糊,进而影响大众对书法的价值和情感认同、影响书法未来的发展道路。


坚守与创新。众所周知,书法是文化的承载,书法之美有其内在逻辑。自文人对书法有审美自觉之始,千年以来,无数人都从不同路径冲击其审美高峰。但时至今日,书法在解释、回应甚至引领时代的文化审美方面,总体是苍白无力的。

以经典书法为标准,圈内人都很清楚,现代人不可能超越前人,在这一点上,个别有点自我膨胀的人说法并不可信——对他们在书法上下的功夫应予肯定,但也不能代替其虚幻认知。但,书法决不能停止的至少有两个方面:立足传统的人文坚守和面向未来的创新之路。对前者来说,任何一个民族之所以称为民族,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坚守与自信,现在更是如此。白先勇先生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劝年轻人,AI即便聪明厉害,却缺少灵魂。我们要保护自己的灵魂,保持文化的认同,把中华文化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。我认为这话总体是没错的。对后者来说,梳理历史经典书法就能发现,其作者一定是“通儒”身份。所以,如果古代有大学教育,书法一定是交叉学科。


总之,在AI时代,打开书法的正确方式是什么,这是留给每一名从业者、爱好者的开放问题,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实践来回应和回答。

五帝钱顺序

秦半两最大直径和重量价格